挑戰不可能——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項目建設紀實
發布時間:2022/4/29 11:17:41人氣:255所屬分類:企業動態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是海南省的重點項目,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海建股份公司承建了該項目,海建集團就有責任指導這個項目建設,按期按業主的要求完成項目建設,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給的任務,如果本人組織不得力,不能按時完成,就引咎辭職,不領2016年的績效?!焙=瘓F黨委書記、董事長吳亞春立下“軍令狀”。
距離開館時間還有不到100天,面對一壓再壓的建設工期和高標準的施工要求,海建集團的領導班子和項目建設者們都感受到了身上的千斤重擔,腦海里時時刻刻想著的,都是要如何才能高效優質地完成建設任務。
南海之舟
在博鰲旅行,除了浪花翻涌的綿長海岸和美麗鄉村的田園風光,還有一座令人矚目的博物館不可錯過——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坐落于南海之濱潭門千年漁港旁,距博鰲亞洲論壇會址9公里,占地面積150畝,建筑面積70593平方米。
走進博物館,現代美學風格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吸引著參觀者?!敖z路逐浪,南海之舟”,整體采用連續空間曲面鋼結構,將潭門中心漁港海岸線自然風光及室內光影效果巧妙結合,絢麗的燈光設計隨季節變化,成為港灣夜晚一道美麗的風景,這復雜的設計結構,也給施工帶來巨大的挑戰。
堪當大任
2016年4月27日,海建集團所屬特級企業海建股份公司憑借豐富的施工經驗、先進的技術力量和良好的信譽,中標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EPC)項目。
次日,海建集團黨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決定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勇擔國企重任,舉全系統之力,按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的要求,不惜成本,不惜代價,誓要完成建設任務。
10天后,項目開工,工期緊張、鋼結構跨度大、玻璃幕墻安裝工藝復雜、軟基淤泥多等困難接踵而至。
“困難多,那就認真逐項解決”,采用 BIM 技術建模,反復論證異形鋼結構的綁扎點、連接點、安裝角度及下料用量,采用 360 度金屬鎖縫板進行防水,采用導軌式滑移完成斜面玻璃幕墻的安裝……在挑戰面前,項目建設者發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鐵軍精神,合理配置資源,倒排工期計劃,攻克技術難關,成立了項目臨時黨支部,配齊了臨時黨組織書記、副書記、委員,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用分工協作、分層管理、區域實施、資源共享、共同參與的方式,提高項目部管理人員的管理效率,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研究、指導、解決技術難題,創造了多個“海南首例”。
率先垂范
責任在肩,不負重托,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吳亞春非常清楚的記得,這個項目的開工時間是2016年5月8日,自打這天起,他每周三、六準時到施工現場,跟蹤項目進展,掌握關鍵節點,協調解決各類影響工期的難題。
項目進入攻堅階段,他更是以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立下平生第一份軍令狀,向上級及業主單位承諾:“如果該項目不能按時完成,辜負上級領導和業主的期望,本人馬上引咎辭職……”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為了實現諾言,也為了心中的夢想,他與集團領導班子們靠前指揮,駐扎項目,調動一切資源,堅決完成任務。有時在工地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工程進度、質量、安全、技術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環節都親自把關,絕不含糊。從早7點工作到凌晨 2、3 點,每天僅休息 3、4個小時,直到實現功能性開館。
2016年10月,強臺風“莎莉嘉”襲瓊,吳亞春蹲點到項目部指揮防臺。臺風登陸后,暴雨傾盆,導致交通癱瘓、水漫道路,項目周邊城鎮的街邊大樹被連根拔起,吳亞春便帶著安全主管、安全員一遍遍檢查塔吊、腳手架、活動板房的加固情況。
海建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金川是項目的現場總指揮,自開工之日起,項目就成了他的“家”。有一次他不小心腳踩銹釘血流不止,趕去醫院打了破傷風針后,不顧傷口未痊愈又馬上回到施工現場。大家都勸他多休息一下,他卻說:“項目第一位,時間不等人?!?/span>
2017年除夕,集團領導班子與項目部全體人員同吃團圓飯,共同迎接新年
齊心協力
2017年3月12日,項目進入最后沖刺收尾階段,由于大量的鋼管和建筑垃圾需要拆除清運,工作面急需打開,人手緊缺。集團黨委迅速發動海建預備役連隊隊員及廣大干部職工支援項目建設,項目最高峰施工人數達4000多人,連續作戰,不分晝夜,不講報酬,完成外墻和屋面的部分施工難點和腳手架、鋼管、扣件、建筑垃圾的拆除清運工作,為項目提前完工起到了關鍵作用。
集團公司領導也堅守工地,與項目部管理人員、建筑工人、突擊隊隊員同吃同住。時任海建集團副總裁、海建股份總經理的易偉也親自蹲點項目,協調項目建設資金、現場施工等事宜,從白天工作到半夜,經常廢寢忘食。
時任建安公司黨委書記的鄧刻智是一名“60后”,帶領本公司的突擊隊員日夜勞作清理建筑垃圾,整得自己灰頭灰臉,疲憊不堪。時任海南七建客服部副部長的蒙厚華可謂是青年的代表,干活時總沖鋒在前,總揀最臟最累的活干。時任海建股份公司施工處主任、二工區負責人梁帝水主要負責項目土建工作,工作面大、工作量繁重、管理的施工隊伍多,他經常在工地一待就是一整天,在天氣炎熱時身上衣服被汗水浸透,就多準備一套衣服;一部手機不夠用就再拿一部;沒時間回項目部給手機充電,就備兩個充電寶……
楊勇軍同志作為預備役連隊指導員,同時也是突擊隊總協調人,負責分組分工、與項目施工隊協調、搶抓工作面等等,搶工任務安排完就立刻加入其中,勞心勞力,在搬運鋼筋時不慎劃傷,簡單包扎后又一頭扎進搶工隊伍。劉海波同志轉業前也是一名專業技術軍人,他領著30多人的突擊小組主動承擔了最苦最重的活,負責搬運重達300公斤的鋁合金材質大門,一趟連著一趟,來回30多趟把他們的體力都耗盡了。
施工現場隨處可見突擊隊奮戰的身影,餓了,就吃盒快餐,累了,就以天為蓋地為廬,原地休息一會兒。
經過300多天的奮戰,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于2017年3月23日實現功能性開館,受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等領導高度肯定。刷新了“海建速度”,創造了全省建筑和中國博物館建設史上的奇跡。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項目也磨煉出了一批優秀的人才隊伍,有的已經成長為高級技術骨干,有的成為海建的中層管理者。項目經理黃偉在海南省政府表彰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中表現突出的集體與個人時,獲評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并于2020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項目管理人員黃睿成長為用專業知識武裝自己的“安全工程師”,楊淵、馮偉山兩位同志成為企業骨干,如今他們都是出色的、能挑重任的中層管理者。
(海建集團)